我是实习生之二---鲜叶篇
第五天,阴转小雨。

        晨起一杯豆奶弥补自己昨晚的错过,以为这是件无比惬意的事。随即便沉痛的发现,睡得晚却会醒得早,不知是因为意识仍处于清醒状态呢,还是身体的相关部件并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反应。

       奶带来的美好情绪在亘古不变的早餐泡饭中消失殆尽,其实我们好想吃面的哪。但是,当一个人开始习惯了某一东西或某一规律的时候,除非是有外界的强烈刺激,他会懒得去动手改变。比如,仅仅是几天的习惯,我们便不再苛求房间会有书写学习的桌椅。而今天的我们,在面的刺激下,开了小组会议,论及排班自己做早饭,并且涉及到了限制及界定早饭时间以保障准时上班的问题。这样的兴致勃勃在摄影师及技术人员小万的催促下一扫而光,且得知茶季来临、采茶制茶工人到位后会有统一早饭的“小道消息”后,即使不知道那时候的早餐是不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还是将尴尬的早饭问题放置一边了。

       即便睡眠不足导致的精神萎靡一直伴随着我,我还是不想错过我们几个实习生当前的工作任务和体验。带着朦胧的意识,在摄影棚给我们的摄影师小万打下手,摆摆包装,调调亮度什么的,为淘宝店准备照片的拍摄任务不轻,每个包装的摆放要有美感且不乏新意,构图上要饱满而不拥挤;在我们的专业拍摄能力和周围实际可用材料的限制下,为数不少的包装尚未完成拍摄,午饭的钟声却响彻公司上空。

       饭后的篮球总能给我的实习生活带来动感,多年不练的“球技”竟还是能达到不小的进球率,着实让我欢喜了一场。

        手中的篮球刚刚投出,肖经理的一声令下,我们便上车随他赶往鲜叶市场,这之间,我是带着从昨晚甚至是好几天前就开始的期待心情的。在中午这个时间段里,眼前的鲜叶市场虽不能说人山人海,但也基本达到了集市的程度。各种车排列在市场中心不远处;头戴西部牛仔帽的茶农大叔,想来,在生活中是个不乏幽默之人吧;头染炫紫发色的阿姨,忙忙碌碌的样子,想必,是某个茶厂的老板娘;眼神茫然、问无所答的茶农伯伯,翻弄着小框中的鲜叶,四处张望,对我们的问题毫无反应,为此,我们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善良、语气是不是太过温柔了;竟还看到了警察叔叔,细看后,才知原来是因为路小人多,来往车辆难免擦擦碰碰搞出事故;也能发现被冻坏了的茶芽,鲜嫩可怜的芽儿们要受此苦楚,着实令人隐隐作痛,唉,也只能勉强用于炒制红茶了

 
这只是真正茶季到来之前的鲜叶市场,可想而知当漫山遍野的茶芽们噌噌往上长时几百名采茶工遍布茶丛间、几十箱几十箱的鲜叶运往鲜叶市场的壮观景象;也能想见那时各大茶厂的忙碌程度。

       跟随领导在各家鲜叶框前辨认茶叶质量的好坏,渐渐走离喧闹的人群,转身前往正在进行第一次采摘的茶山。又是那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小坡,转个弯便是大片大片美得妙不可言的茶山。下车后便可以听到采茶工们的热闹声,而这声音的来源仅仅只是四五十人,那么茶山上布满二三百人又会是怎样的一片景象呢,我很期待

切实地体验过采一芽一叶标准的茶叶的艰难,况且又是在茶芽并未完全开展的时候,找到符合标准的茶叶尤为困难。此次陈总只是让这些采茶工们练练手,所以她们都是按陈总的“绣花式”采摘法进行。等到茶芽大面积展开的时候,再来全面、确实地体验采茶。

 

 

从茶山回来竟然还只是一点多,而我,以为已经三点多了。苦苦地熬着,等着饭点的到来。那是“切肤之痛”的饥饿感,从此我知道了,等待是一种会呼吸的痛。

       虽然已经饿得没力气吃饭了,但还是快速解决了晚饭,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等人来通知去宋茗,又是一场等待,而朦朦胧胧的睡意正一点一点地侵蚀我的自我意识。等清醒过来时,竟发现身边是熟悉的脸庞,那是分别一周的室友。一周的时间,恍若隔世。从此我也知道了,相聚总是短暂,而离别近在眼前。这样感性的我们,大四了怎么办,我们一直不敢深想,不敢深想。

       坐在车里,看她们转身进门的背影,有种说不出来的伤感,你会懂么?

       宋茗很大,各方面都很大,现在的千道湾和恒盛是不能与其比拟的,两个在那实习的室友也在调侃自己在那打酱油的角色。而这里的我们四个,各方面工作都会去涉及,甚至很多东西公司会完全交予我们去做。在这里的角色,首先我们同样也是实习生,但做的事情让我们能有所发挥并且有所提高,这一点对于实习生来说,我觉得很重要。当然,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自己的主动性最重要。

       所以,实习的质量不在实习单位的大小,而在于我们实习期间所做的事、所动的脑。

       回到恒盛,进入战备状态--要炒茶了--今年的第一批茶。摊青的过程说简单也不简单,留在现场的我就从陈总处学会很多。每隔一小时抖动茶叶,一般进行三四次,要看茶叶失水的程度,这是他们去年新尝试出来的制法--类似乌龙茶的做青,试验出来的结果不错,炒制出来的干茶比以往更香。在摊放的二十七八斤茶叶中挑拣出那些冻伤的几小颗芽、夹杂物,最让我惊喜的是,在陈总的指导下我竟然也学会了在万千白叶一号茶芽中挑拣出龙井43品种的茶芽。今天的另一大进步是我敢向200-300度锅温、800多转的理条机伸手了!虽然有一点点烫到了,但那点灼热完全是值得的。

      怎么样的一芽一叶是安吉白茶最顶级的、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种出的茶树最好、南坡的茶为什么比北坡的好、为什么全国很多产茶区不适宜种白叶一号、茶叶质量与价格怎样最大程度的对称……我觉得我从没像现在一样如此地了解一个茶。在与茶芽的亲密接触中,好像没有了自己,甚至在那所剩不多的意识中还在幻想着自己会果断摒弃转专业考研的想法、排除万难回家种茶去。

      这是它们的魅力,谁能阻挡,反正我不能。也才一周的时间,竟发现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我不知道两个多月后的自己还能不能自如地回到密集的城市、人群中做那个忙转在俗世之间的另一个我。

      我只知道,做好眼前的,尽情享受所拥有的,便好。